自深深处

苦难春风——如何评价priest的《大哥》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大哥》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将会一直陪伴我,度过一整个学生时代

无论是书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向上精神,还是病床桂树侧、轮椅桥洞内“坠叶飘花难再复,生离死别恨无穷”的苦情分别,亦或耽美文学里“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深沉之恋,可挖掘文章内核之处之多,可剖析小说人物性格之处之广,剧情现实却略带有“余华风味”的辛辣讽刺,荒诞之中掺杂温情之理,语言风趣幽默又颇含哲理,情到深处——让人不得不潸然泪下。

 

一、苦难时代的奋发精神

一句余华《活着》中“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拉开了小说的序幕——母亲死于吸 毒、原生父不知是谁的男孩魏谦,捡了一个流浪儿魏之远、带着个拖油瓶妹妹宋小宝,在脏乱差的筒子楼里过着贫穷艰难的生活。

为了维持生计,最后他选择了辍学,光凭年轻力壮的身体在夜场会中当打手、看场子,渐渐打出了“小魏哥”的名号——对比p大其他作品的主角来说,魏谦从一开头就是一个很不被人看好、几乎没能挖掘出什么优点的暴力男孩形象,没有身份、没有地位,不是什么组织的某个组长、没有身怀绝技的武功妙招,怒了直接抄两把菜刀砸门,一昧地追求金钱。

但是作为读者而言,却没有办法讨厌他。因为更深层次的,p大赋予了“对于‘体面的生活’和‘去学校读书’,他拼了命地想抓住”,“不能解决问题,何必把自己脆弱的自尊抬出来让人参观”,“满地荆棘,而希望就像一匹踏燕的马,只有尾巴堪堪钩住了他的指尖”这样一类“不撞南墙不回头”、“宁愿跪着生,也不愿站着死”和“一肩担起家中大梁不畏苦难敢于背负”的大无畏希望精神。

对于书中所给出的时代背景来说,魏谦走上打黑拳走上辍学的道路又是万不得已——就像里面提到的“大概那年头穷人太多,上电视也需要像后来买车一样排队摇号”的讽刺之景,他的贫穷和地位卑微,不被这个以金钱时代所认可,而他唯一的读书出路,也在前半部分因为家中负担沉重而不了了之——魏谦毫无疑问是凄凉而悲惨的。

可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兄弟麻子妈遭油锅一事引出麻子走上贩毒最后被枪杀的道路——少年时代的兄弟三人如今只剩下了魏谦自己和三胖;来自农村的宋老太作为不速之客与这个家庭格格不入,因为妹妹的抚养问题弄出了大大小小令人不快的矛盾与冲突;打手生涯的剑走偏锋和悬崖勒马,李老师的登门造访和突如其来的上学通知……

压力、冲突、疼痛、悲伤、无可挽回与惊心动魄,希望、缓解、安慰、喜悦、一线希望和相依为命,一点一点在塑造着魏谦“被苦难磨钝的神经”,教会他怎么面对残酷而混乱的生活,让他从最初的不近人情、即将走上“暴力的康庄大道”,回到了学校中不辞辛劳朝九晚五读书学习的少年。

“经历了刻苦的生死,他的心不知不觉间就沉下去很多”。

他身上那种不服输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那种一肩担起且毫无犹豫的责任心,那颗逐渐坚强刚硬却不动声色向亲人兄弟表现沉默温暖的心,开始在《大哥》前半部分的后段,渐渐地显露出来。

尚未佩妥剑,转眼便江湖。

他历尽千帆,归来不是少年,而是一名强大坚毅的男人。

卷结尾一句“所有苦难与背负尽头,都是行云流水般的此世光阴”点亮《大哥》前半部分,堪称精华之语——小到承接总结,大到伏笔铺垫;不过总而言之,是魏谦少年时代活在苦难泥泞中不屈服不畏惧的向上积极精神的总结,亦或是他个人的小小传记,标志着这名刚开始苟延残喘活在暴力混混边缘的男孩,终于成长为一颗能荫蔽下方的大树,而如今苦尽甘来,他终于在渺茫的希望间窥见了一缕熹微之光,抓住希望的尾尖,生于忧患且脱于忧患,逐渐走上了“体面”的生活。

Priest最后给出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毕业演讲的一句:

“你可以一无所有,只要你的精神还在。”

这是主角形象的“心脏”,更是《大哥》中最为闪亮突出的精神内核。

 

二、对于亲情与生离死别的阐述

前日晚上亲人离世,我在地铁上收到电话,马不停蹄就去了医院——面对再也掀不起生命波澜的心电图机器,看着他冰冷的遗体,如鲠在喉、泪水涟涟。

我对“生离死别”一词仅限于在书中读过、电视剧中看过,自认为自己已经能将这四个跨越生死长度的大字洞悉得较为清楚、能看淡许多了,但是真正经历了,才是感触颇深、悲恸万千。

带着这样一种心情,再去分析书中的生离死别,仿佛字字戳心

不提非重点人物例如魏谦生母、乐晓东之死,而是想谈谈麻子妈和宋老太的故事。

一次事故,做油条的麻子妈身上大面积被烫伤,脸已经不能看了,行动必须靠着轮椅;宋老太初来乍到时还能与邻居大骂大战几百回合口水仗,还能每天到处去收破烂顺便卖几个玉米茶叶蛋之类,可是终究年龄大了,身体毛病百出。

她们这样两名“由盛转衰”的人物,到底是怎样看待生死的呢?

麻子妈因为自己值一份房子而沾沾自喜;宋老太因为自己年老不便而为他人带来麻烦闷闷不乐——虽然这两种感情色彩大相径庭,但是读者还是不由自主地对她们产生一种悲凉的同情。

人到晚年,更不想为他人带来麻烦;倘若心愿已成,自己又是拖油瓶般的年老之躯,到了这个年纪,生着、还是活着,对于自己来说,好像没多大意义了。

于是她们选择了结伴离开。

文中有这么一句:“似乎生命对她而言,已经成了一种痛苦的背负,这使得她奔赴死亡的过程格外轻快。”

读完此句感觉格外扎心,又好像无法反驳。设身处地去想,面对铁了心要走的她们,我好像无论说什么,都劝阻不了——如果一生的意义都到了头,能毫无遗憾地奔赴黄泉,算是足矣了吗?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麻子妈留下的那封遗书“我不是死了,只是走了”让人感慨万分,释怀中不失悲恸,放手中不失遗憾。

并非“死别”,而是“生离”,小说中露出了那类亲情温柔似水,可其实,谁也留不住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啊。

 

三、痛苦修行与粉身碎骨的深沉之恋

《大哥》的前半部分是苦难成长史,而后半部分则是魏之远个人情感的变动和角色的成长。

作为被魏谦捡回来的小流浪儿,他对于这个家给外珍惜,“只要能留下来,留在这个家里,别说只是装傻充楞,让他拼命都可以”。这个孩子并不是一般小说中的年幼无知、懵懵懂懂,过早地接触黑暗现实和苦难生活硬是将他磨练出了一番铜皮铁骨,硬是将他孩童心智的湮灭岁数提前了好几倍——他那在大哥眼里不值一提甚至是笑话一般的立誓:“我想明天就长大,我一辈子都对你好,以后不让你吃一点苦”,或许啼笑皆非,或许过眼云烟,但是因为读了很多遍这本书,每一次看见魏之远胸怀“壮志”的这一句话,内心还是有一根弦被触动了一下。

无师自通的,光凭看在眼里大哥所受的苦,魏之远拥有较为成熟的心智和出类拔萃的聪慧和体察别人感情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他的大哥而言。

而这个孩子的情路注定是坎坷且崎岖甚至是望不到头的。那一不小心对大哥的感情变质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汹涌澎湃下去。但出于伦理观念,少年“扒着自己条分缕析的新鲜,带着放大镜,要找出自己每一个骨头缝里隐藏的细枝末节的心情”,在他发现无法躲避了之后,便坦然选择了接受——毕竟想对魏谦好是他一生的愿望。

“那是与死亡掺杂在一起的,扭曲变态背德而又荒诞可怖的爱欲,已经超出了一个少年能够承担的底线。”

终于有一天他的爱被暴露在了大哥的眼皮底下,不能接受的魏谦万分苦恼,但始终拗不回魏之远已经深埋了这么多年的心。

起初我对魏之远这名人物还谈不上有魏谦的那么喜爱,因为在他逐渐成长的路上,他虽然吃得了苦,虽然聪慧过人,虽然学会担当,但始终性格带有极端的偏执并不会合理处理关系,他是一个在大哥眼下“虚伪”的“伪装者”。

但是那场出国回来之后,经过这个转折点,我发现我逐渐接受并肯定了这名角色。

摘录一段:

“魏谦从没听见过魏之远这么开朗的笑,也很少有见他竟然能和三胖也这么健谈,更没听说过魏之远肯心无芥蒂地在陌生的地方,被一群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领回家。”

原来这个偏执过头的人,到底是怎么成长到这样的呢?

一次小雨垂钓,魏之远这样表露对魏谦的感情:

“我忽然觉得豁然开朗,那时我想,等我几年后毕业回国,哪怕看见你真的跟谁结婚了,也不会再要死要活。我可以继续爱你,如果哪位不知名的女士比我更爱你,我可以一辈子都默不作声,我当然会很痛苦,可是我也可以把痛苦当成一种修行。”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在出家者老熊的影响下,在自己苦恋的不断捶打下,在坚韧心智的煎熬下,魏之远选择将这场漫无天日没有尽头的爱恋当成对自己的“修行”——红尘俗世、沧海桑田,无论你做出何种选择,无论你接不接受我,都没有关系;因为这只是我自己的“朝圣之路”,我一路三跪九叩上去,不拜山川草木,不拜人间帝王,我只是独独想“修你一世喜乐安稳”。

我这一生,无怨无悔。

魏之远“粉身碎骨”、“结合佛教”的爱情和给予魏谦一个“风雨兼程的旅人宛如归宿的落脚点”,让人不得不对这名已经成长到能肩挑大梁的男人心生敬意,那每天鲜血淋漓地剖析自己、日日夜夜的求不得与放下再收回、收回再放下,在风霜中磨炼出的那颗心,饱含深情也足够坚固。

不过幸运的是,魏谦认可了他的深情与陪伴——一路的情感千疮百孔、岌岌可危,最终还是一句“不就是过河了吗”,抛弃所有世俗观念和伦理因素,因为是你,所以是你。

仁者得仁,可谓大幸。

 

《大哥》全文共三十五万字上下,从前半段的苦难成长史到后半段的深沉之恋,其中夹杂亲情、友情等诸多情感的抒发和对暴力、金钱、生命等主题的议论,文章简单易懂逻辑清晰,全篇以“精神”为中心内核,从底层人物的贫穷和卑微入手,可谓是p大早期的一大创新突破之作,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但是文中中的确仍具有不足之处:例如魏之远情感的转变中那个莫名其妙的冰室杀人案和唐突狗血的光盘影像,以及黑拳场及乐晓东的处理问题,包括一些大大小小的巧合(比如火车站找人、遇见神龟真人马春明)这些方面,还有着明显的编纂痕迹和突兀问题存在。略有不真实之处;而且,一些无关剧情显得没有什么推助力,纯粹是为了加强文章的趣味性,相比《大哥》中的其他精彩剧情来说,显得不值一提。

但无论怎么说,我还是将p大的这本作品排到了心中第三名,算是一个很高的名词了——可能正是因为这本书带给我的意义实在太大,教会我怎样面对苦难和应该拥有着怎样的精神,在学习生涯中,影响颇深,我也受益匪浅。

《大哥》中的因素就是“苦难”,但是温暖的“春风”,却一直支撑着文章中的主角,不放弃也不低头,他哪怕“一无所有”,也能重振旗鼓出人头地,因为,他的“精神”还在。

 

“春风,快要吹开北方的冻土了吧?”


评论 ( 8 )
热度 ( 118 )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梁小明 | Powered by LOFTER